进取的沙特:不只是土豪还很努力

  先是以斡旋“俄乌战争”名义邀请各方召开和平会议,却偏偏“忘了”邀请俄罗斯。

  这几天,又因为伊朗外长七年来首次访问沙特,彼此关系进一步得到缓和,再次让沙特引起世界各方的关注。

  这让人不禁好奇,这个中东最富有的“土豪”国家近期频频在国际上亮相,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沙特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0万。

  看地图不难发现,沙特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阿拉伯语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则指“沙漠”,沙特阿拉伯意为“幸福的沙漠”。

  沙特也确实够幸福,其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六位。几乎是靠石油“一夜暴富”,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其市值一度超过苹果公司位居世界第一。尽管近年来沙特通过产业调整转型使非石油收入大幅增长,但石油收入占沙特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超过50%。

  目前,沙特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700亿桶,仅次于委内瑞拉;每年石油开采约为5亿吨,石油出口额在2000亿美元,占到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

  沙特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约为323.1吨,在阿拉伯国家黄金总储量(1337.2吨)中的占比为24.2%;全球黄金储量约为3.5万吨,沙特占比约0.9%;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沙特现有黄金储量在阿拉伯世界位居榜首,在全球位居第16位。

  又是石油又是黄金,也难怪这个中东“土豪”之国,2022年GDP轻松达到1.11万亿美元,人均GDP 3.04万美元,世界排名第六位。

  甚至,沙特GDP在过去一年增长了8.5%,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就连年度的财政预算都能剩余268亿美元。在如今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实在是令人佩服。

  不过,仅仅一百年前的沙特还是阿拉伯半岛的一个“穷小子”,与伊朗的历史恩怨实际也是阿拉伯世界内部纷争的一个缩影。

  公元前6世纪中期,伊朗的前身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大流士一世横扫八方,最终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直到公元5世纪末,阿拉伯半岛还处在蛮荒时期,少数几个部落任由当时波斯和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肆意蹂躏。

  变化是从一位名叫的先知开始的,那时的波斯已叫波斯萨珊帝国。

  公元610年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传播教,受到人民欢迎,但被当地贵族所不容。

  622年,被迫迁往先知之城——麦地那继续传播教,同样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拥护。

  630年,率军兵临麦加,麦加贵族最终被迫接受教,从此成为阿拉伯宗教中心;632年,先知去世,但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形成。

  随后的20年内,阿拉伯大军先是在耶尔穆克河畔一举歼灭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并趁势攻陷中东重要军事重镇安条克、阿勒波等地;随即乘胜而击,终于征服了已有4000多年文明的波斯人,开始了长达600年的统治。

  阿拉伯帝国虽然对波斯人实行了数百年的宗教同化统治,但波斯人信仰教的同时,却始终拒绝说阿拉伯语,依然说波斯语。

  在此期间,由于先知死后未留下遗嘱,关于谁是继承人的问题逐渐分离出两个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

  什叶派认为,只有家族成员,也就是血脉纯正的世袭者才能有领导权,因此被称为“血统派”;逊尼派则认为,领导权应该授予那些跟随征战的功勋人物,换个说法就是能者居上,即“正统派”。

  历史上多数阿拉伯人选择了代表“正统派”的逊尼派;始终不服气的波斯人为了突出与阿拉伯民族的不同,选择了什叶派。

  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才衍生出和的概念。简单说,教是宗教概念,与基督教是相同概念;是指的信徒,与基督徒是并列的概念。

  现在全世界约有16亿,其中逊尼派占85%,主要分布在沙特等40多个国家;而什叶派占10%,主要分布在伊朗。

  不过,当时还没有沙特这个国家,整个阿拉伯帝国最富庶的地方只有圣城麦加、麦地那,其他还是沙漠与不毛之地。

  彼时,阿拉伯半岛上靠近红海之侧,是的圣地领域的“汉志”,一直人丁兴旺,而且还是全世界的贸易中心,富庶无比。

  半岛腹地更大区域的地方叫“内志”,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这里没有丝毫兴趣。

  但就在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沙特家族的·本·沙特却建立了一个“内志王国”,实际也就是沙漠里的一个部落而已。

  之后150多年中,沙特家族的势力时起时落,为争夺半岛的控制权,不断与埃及、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沙特与境内的瓦哈比派创立者一拍即合,打出“回归纯洁的”的口号,开始强国之路。

  瓦哈比派的教义非常激进,但更符合阿拉伯半岛诸多部落希望“纯洁”的心愿,得到支持的沙特部落因而逐渐统一了“内志”地区,建立“内志王国”,从而引起奥斯曼帝国的警惕。

  奥斯曼帝国虽然已经衰弱,但打刚起步的沙特还是绰绰有余。在灭掉“内志王国”全部势力后,将其纳入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但沙特家族并没有彻底服输,趁着奥斯曼撤军后,再次建立新的“内志王国”,但基本活动在偏远的沙漠一带。

  1891年,沙特家族被另一个亲奥斯曼的酋长拉希德家族赶跑,“内志王国”再度灭国,沙特家族只好流亡科威特。

  恰好此时英国殖民者希望将中东作为跳板,借此保护印度航线。但阿拉伯世界都不愿意合作,唯独沙特家族投怀送抱,双方很快成为亲密战友。

  1902年,新任国王伊本·沙特在同样亲英国的科威特王子的帮助下,复国成功,打跑了拉希德家族,建立了“内志王国”3.0版本,这就是今天沙特阿拉伯的最初原型。

  虽然沙特抱住了英国的“粗腿”,但奥斯曼帝国势力依然强大,新“内志王国”也只能暂时表示顺服。

  一战期间,英国与德国交战,同时对其盟友奥斯曼开战。为了得到阿拉伯世界的帮助,便鼓动境内的其他酋长国发动叛乱。

  在英国扶持下,盘踞在“汉志”地区的后裔哈希姆家族发动起义,自立为王,成立了“汉志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瓦解,但原本承诺撤出的英国没有离开,并得到沙特家族支持,这让哈希姆家族很愤慨,彼此水火不容。

  1924年,哈希姆家族自称哈里发,宣称自己才是代表世界的“大哥”,激怒沙特家族,相互间开始火拼。

  一年后,沙特家族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赶走哈希姆家族,统一了“内志”与“外志”。

  1932年,沙特家族宣布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但毫无资源的沙特也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除了骆驼和椰枣,一无所有。

  幸运的是,上世纪30年代末,海湾地区陆续发现巨大的石油资源,沙特也在其中。

  可惜没过多久,二战爆发,中东地区又成为各路列强战略角逐之地。沙特因为将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开采权租让给美国,日子才稍微好过了点。

  当时,伊本·沙特国王通过结交邻国,整顿行政机构,建立内阁制度;并从国外引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才真正让沙特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国家。

  美国和沙特、伊朗(二战时曾被苏占)、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苏联支持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沙特也自此成为阿拉伯世界最早与美国深度捆绑的国家。

  因为共同的利益以及幕后的美国影响,沙特又与伊朗开始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为了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占),拉拢苏联介入中东事务。

  沙特对苏联一直很警惕,生怕被输入意识形态,威胁自己的政权;伊朗由于早年被苏联占领过,也对苏联十分忌惮,两国得以携手站在一起,共同反对苏联。

  上世纪70年代的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沙特和伊朗作为国家自然选择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

  伊朗和沙特“你浓我浓”的前提是,伊朗的巴列维国王是逊尼派,与沙特家族算是惺惺相惜。可惜1979年,什叶派领袖霍梅尼领导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两国关系迅速降温。

  两伊战争期间,沙特作为逊尼派“大哥”自然毫不犹豫地站在同为逊尼派的伊拉克一边,彻底得罪了伊朗。

  与此同时,由于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美国与伊朗也从以往的盟友变成仇敌,互相敌视至今,捎带着沙特也没少给伊朗脸色看。

  彼此彻底翻脸是因为2016年,沙特处决了本国具有伊朗背景的什叶派神职人员奈米尔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对沙特进行一场“神圣报复”。愤怒的伊朗者当时袭击了沙特驻伊朗大使馆,两国才真正断交。

  不难看出,沙特与伊朗彼此历史上有“世仇”,但互相因为利益也曾携手过,却因为各自代表的宗教派别而翻脸,正应了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从那之后,伊朗仿佛是立于沙特阿拉伯与中东地区之间的棱镜,沙特通过他国与伊朗的“折射光线”判断与各国的外交政策;伊朗外交也是如此。

  这不仅仅是因为沙特“富得流油”,经济实力超群,更由于其地位在阿拉伯半岛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是无人敢惹的角色。

  除了沙特驻扎了美军基地,背后有美国人撑腰外,关键是沙特的宗教地位、民族地位、能源地位实在是独一无二。

  先说宗教地位,前面提到沙特是逊尼派的“带头大哥”,国内的麦加不仅是教创始人的诞生地,还是所有教徒朝觐圣地。

  正因为这种超然的宗教地位,别说中东那些国家,就连同样信仰教的埃及、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也都视沙特为教的“宗主国”。

  就拿巴基斯坦来说吧,虽然与沙特相隔万里,但作为全世界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时还多年接受沙特的经济援助;如果有人敢“欺负”沙特,必要时,他们敢拿核武器同归于尽。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麦加是世界的“圣地”,沙特如果受到侵略,等于自己的“圣地”被人玷污,这是任何国家无法容忍的,何况全世界现在有近2亿人口。

  中东及北非共计有22个阿拉伯国家组成了“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组织,沙特是其“盟主”。

  比如2017年,沙特因为卡塔尔与伊朗“眉来眼去”,加上国内的“半岛”电视台经常惹是生非,沙特指责卡塔尔破坏地区安全,宣布断交。

  结果,沙特与卡塔尔刚断交,埃及、阿联酋、巴林、利比亚等国毫不犹豫跟随,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顺便说下,卡塔尔也是因为国内比较富有,加上同样有美国人撑腰,才不把沙特放在眼里。但彼此也多为“口水战”,互相以谴责为主。

  再从能源角度看,沙特是全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大国,能源输出关系到全球经济。哪怕沙特某个油田因故停工,都会导致全球股市和经济震荡许久。

  正因为沙特稳定又丰富的石油供应,才使得美国能在上世纪实现石油与美元的绑定,建立美元结算的世界贸易体系。

  当然,高度依赖石油的远不只美国,整个欧洲及中国、日本等国家,也都与沙特关系密切,时刻离不开其石油供应。

  别忘了,沙特还有天然气……储量达9.23万亿立方米,全球排名第6,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这还未完全开发利用。

  某种角度来说,动沙特就等于动了全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钱包”,和断人财路没啥分别。

  这也意味着沙特都不用凭借阿拉伯世界的“盟主”身份,仅凭能源就可以轻松让全世界最主要经济国站到自己这一边。

  某种角度看,沙特可能是全球相对最安全的国家,背后有国际大佬们撑腰,下面有一群“小弟”追随,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动侵略沙特的念头。

  这或许也是伊朗对沙特“不爽”许久,却一直不敢动其分毫,甚至还主动示好的原因。

  “狗大户”其实是网络的一个梗,更专业的说法是“gold大户”,意思就是“金子多,不差钱”。

  这个梗据说源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向沙特出售了36枚东风导弹,开出高价,本以为要高了,没想到沙特一口成交。

  从此以后,大家都叫沙特“gold大户”,沙特“不差钱的中东土豪”的概念也由此而来。

  比如公众场合中,沙特禁止喝酒、抽烟、唱歌、跳舞(回到家就不管了);甚至几年前,沙特连一家电影院都没有。

  家庭以外的场合,女性不能抛头露面,也不允许和其他男性有接触;在沙特许多公共场合,哪怕是小小的快餐厅,都有专门的男女分餐区。

  沙特的女性虽然不至于像现在的阿富汗那样完全禁止上学,但也受到种种限制。不仅接受女性的学校少之又少,还只能是专门的女校,不能由男老师上课,也使得男女之间的受教育水平严重失衡。

  迄今为止,沙特在校女生约为52%,这远低于阿联酋的70%,其他阿拉伯国家男女占比也早已超过这个比例。

  在沙特社会体系中,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社会提供给女性的工作岗位特别少,因此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在家里相夫教子,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男性则要承担家庭的开支。

  而且沙特没有自由恋爱,全部是父母包办婚姻。结婚前,很多夫妻从没见过面,新婚之夜闹得像开“盲盒”一样。

  沙特很注重家庭观念,为了维系家族的联系,沙特民间有很多是表兄妹之间的近亲婚姻;王公贵族之间,可以是阿拉伯世界内家族和家族的联姻,但绝不能与普通人通婚。

  对于沙特人来说,钱多钱少其实无所谓,因为从生活到上学基本全由政府负责,就连其他国家抱怨的油价,也不是问题,当地一升油还没有一升水贵。

  至于工作,也没啥好干的。因为几乎所有体力活和稍微吃力点的工作,早被外来劳工承包了。

  沙特有一则宣传创业者的新闻,是夸人家很“勤奋”,对方在采访时自豪地表示,自己比大多数沙特人敬业多了,“每天都要忙到下午四点才下班”……

  由于没啥娱乐,也没有什么太多消费的机会。沙特人要么包机去海外疯狂购物、娱乐,要么就是拼命炫富,买豪车、养狮子都是普通级别。

  沙特是个君主世袭制国家,讲究出身社会地位是沙特的一个重要特色,整个社会中,只有王室贵族能享有许多不受约束的特权,钱更是唾手可得。

  数据显示,沙特王室财富累计达到1.4多万亿美元,绝大多数被5000多位沙特王子控制。

  以现任国王萨勒曼与王储为例,这对父子扮演了近十多年来国际奢侈消费报道的主角。

  国王的专机,内部全部是纯金装饰,就连自带的电梯也是镀金而成,每次出行总是成为媒体头条。

  2005年,萨勒曼在出访马尔代夫时,出手阔绰地将这个国家里面的三个世界闻名的五星级度假村全部包下,供他及亲眷们享用了一个月的美好时光。

  萨勒曼的儿子、王储同样出手不凡,2015年,他在法国巴黎豪掷3亿美元购买了世界上最贵的一座豪宅——路易十四城堡。

  按照沙特王室规定,每名王子每个月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美元的零花钱,如果是结婚或建房等“重大开支”,则由国家单独再支付一笔可观的补贴。

  所有这些仅仅是沙特王室财富的冰山一角,但厚待王室成员,任由他们花天酒地,背后其实是沙特王室精明的算计。

  沙特王室态度很鲜明:没有继承王位机会的王室贵族就别折腾了,开开心心去花钱吧,反正王室不差钱,只要别参与王位争夺就行。

  与很多王室是“父终子承”不同,阿齐兹去世前曾规定,王室继承制度为“兄终弟及”,而且只能从国王阿齐兹这一脉里面进行挑选,其他支系旁系均无王位继承权。

  这是因为之前的沙特王室为了争夺王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留下一个个惨痛教训。

  “兄终弟及”制度的好处是继承者都有一定阅历和执政能力,不会将沙特带偏。而且按照这套制度,论资排辈有能力者都有可能继承王位,减少了内讧的风险。

  阿齐兹去世后,由弟弟伊本·沙特继承了王位。伊本·沙特大约有38个妻子,70个儿女,其中有36个王子。

  与此同时,沙特王室还有一个由开国君主阿齐兹儿子和孙子共同组成的“效忠委员会”,既负责和国王协商王储人选,也同时是制衡国王权力的机构。

  如果国王没有找到合适的王储,或者选择的人员让“效忠委员会”觉得不合适,他们都有权否决并另立新王储。

  不过,现任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继位后,情况就完全变了。

  2015年1月23日,时任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病逝,时任王储萨勒曼即位,成为新国王,弟弟穆克林成为新王储。

  即位当天,萨勒曼就将自己原先兼任的国防大臣一职传给了儿子。随后,又被任命为王宫办公厅主任、国王私人顾问,以及新成立的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

  这一系列举动简直是“司马昭之心”,人人都看出来萨勒曼国王是要将王位留给儿子了。

  果然,同年4月,萨勒曼国王废黜王储穆克林,任命侄子纳伊夫为王储,儿子也被任命为王储继承人(副王储)、第二副首相,并继续一系列官职。

  但谁都知道才是线日,时任王储纳伊夫被废黜,被任命为新的沙特王储,同时兼任副首相、国防大臣和反腐委员会主席。

  2022年9月27日,萨勒曼国王下令改组内阁,被任命为首相,不再兼任国防大臣。

  按照传统,沙特首相由国王兼任,此番改组为王储继任王位彻底铺平了道路。

  为了清除所有可能对自己取得王位的威胁,借助一系列反腐行动,将多位王室成员扣押,甚至还有因为“意外”而永远消失的。

  不过,这一切还不够,想真正成为令人信服的国王,身为王储的还必须在经济上有所作为。

  2016年,在的推动下,沙特推出“2030愿景”计划:成为阿拉伯与世界的中心、全球性投资强国以及亚欧非枢纽。

  按照这项宏伟计划,2030年之前,要使沙特的制造业、旅游业、金融等非能源部门创造的收入达到与原油、天然气出口相当的水平。

  实际上,沙特的经济不用多说,即便不做任何改革,目前的石油经济也足够维持自身舒舒服服地过下去。

  而且,沙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金、铜、锌等重要金属矿产储量都异常丰富,也都基本没怎么开发。

  因为经济雄厚,沙特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投资都远高于其他国家,从云计算、IT基础设施、数据储存和AI开发都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步。

  沙特还同时在中国华为的帮助下,在中东地区率先普及5G技术,目前已覆盖所有主要城区。

  与此同时,沙特在绿色环保领域也非常出众,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海水净化和光伏产业。

  沙特阿拉伯水资源严重短缺,整个国家70%的饮用水都来自海水淡化,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国。

  与以色列通过海水脱盐法取得淡水不同,沙特采用的是闪蒸法。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蒸发成蒸汽后,再经过冷凝器凝结成水。

  这种技术所使用的设备、管道均用铜镍合金制成,成本很高;但可一举两得,即在获得淡水的同时,又可利用蒸汽带动蒸汽涡轮机发电。

  沙特的电力主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发电,石油和天然气发电基本各占一半。但近年来,随着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沙特也在逐渐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0%。

  除此之外,王储为提升沙特基建,大手笔投资建设未来城,并花费巨资从欧洲五大联赛挖掘明星球员,来提升沙特队的知名度。

  但从国际政治上看,未来想成为国王的他,更需要一个属于沙特的政治舞台来展现自己。

  自从成为王储之后,代表沙特朝着改善与伊朗关系方面进行尝试,穿针引线月,沙特和伊朗终于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和解,彼此恢复了外交关系。

  身为“狗大户”的沙特和中国的关系其实没得说,彼此在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均有着深度合作,而且从不受外界影响。

  这么多年,因为宗教和巴勒斯坦等问题,沙特一直对以色列没啥好脸色,哪怕美国多次从中调解,也丝毫无法缓解两国的关系。

  前几年,沙特和美国因为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大使馆内被害事件,彼此闹得很不愉快,耿耿于怀,而王储嫌疑最大。

  当时正值美国中期选举,高昂的能源价格加剧了通货膨胀,总统拜登为了沙特能够通过石油增产的形式降低能源价格,助自己一臂之力,还特意飞去了沙特。

  可沙特前脚送走拜登,后脚就与俄罗斯签了减产协议,把拜登这边的气坏了,嚷着要报复沙特。

  谁想到,报复还没来得及展开,中国居然介入到沙特和伊朗的“世仇”中,居然还斡旋成功,这可急坏了美国政府。

  对于沙特来说,与伊朗只是“兄弟阋墙”,勉强算“内部矛盾”,但与以色列不一样了,这是阿拉伯国家不共戴天的仇敌,自己作为“盟主”,肯定不能无动于衷。

  但是到了5月中旬,王储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会面后,彼此终于有了重要突破。

  沙特还表示,将“不允许中国华为技术在沙特扩散和使用,同时不能使用人民币来结算石油”。

  作为对等条件,“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作出让步,冻结以色列定居点,并且以色列还承诺永远不会占领约旦河西岸”。

  毫无疑问,这是沙特对之前与中国签署友好协议的背叛,但也可以说是沙特方面更为狡猾的外交策略:借助与中国的亲密,引起美国的不安和妥协。

  今年8月5日-6日,沙特又积极活跃在俄乌调停的舞台,召开了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

  除了美欧等西方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代表也受邀参会,算得上给足召集人王储面子。

  有意思的是,这么重要的会议,邀请了乌克兰代表,甚至还允许他利用这场会议推销了乌克兰版本的“和平协议”,却偏偏没有邀请俄罗斯参加。

  因为这些都是他登上王位的政治资本,让人无法小瞧他,更让那些潜在的觊觎者知难而退。

  然而,这个世界的怒海风浪尚未停歇,摆在沙特面前的全球局势依然波云诡谲,能否顺利实现“2030年愿景”,真正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沙特依然需要时间来检验。